?
欢迎访问bet365有app吗,现在时间是:

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研究 > 实践探索 >

顺应和应对新形势新变化 探索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式

时间:2013-05-24 16:1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石培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既是着眼于继承和弘扬我们党90多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提出来的,又是着眼于顺应和应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顺应和应对”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开启了新思路,顺应就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应对就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以主动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一、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大台阶”和“两个时期”阐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深入发展也给基层党建带来了新挑战。
工业化使全国人民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高,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难度明显加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32美元,进入中等收水平国家行列。国民素质不断提高,2010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是1982年的近20倍。大家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居民个体利益诉求分化明显,有的甚至彼此冲突。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
市场化使经济社会结构迅速变化,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难度明显加大。市场化使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壮大,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吸纳的就业人数已占多数;中介组织、专业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传统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社会成员分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用工制度发生巨大变化,正式职工、合同制用工、劳务派遣人员等用工方式共存;人口流动性增强,2011年流动人口达2.3亿。如何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建设、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等,给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加强党员管理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城镇化使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民的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难度明显加大。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51.3%,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2011年农民工总量为2.53亿,外出农民工1.59亿。2009年统计表明,16-30岁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量61.6%;在加上外出求学人员,农村人口在变少的同时,加速变老,不少地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非常突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已不适应农村的发展。同时,随着农民收入和素质的提高,农民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村党支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给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及其功能作用发挥提出了新课题。
信息化使话语权由单一转向多元、由权威转向均等,增进全党认同难度明显加大。信息化迅速发展,2011年我国网络人口5.1亿人,随着微博等快速传播媒体不断涌现,自媒体化时代悄然而至,党组织在信息权威性、话语主导权、社会思潮引领能力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思想交融交流交锋日趋频繁,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各种思潮传播更加快速,更加容易产生群体聚集效应,增强全党认同的难度加大。党员干部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趋增强,给党员管理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人们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多、环境需求增加,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增强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党的自身建设发展的新变化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挑战
不断发展的基层组织和壮大的党员队伍,使加强党的建设这一课题站在了实践和理论的最前头。我们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有400多万个基层组织、8260多万名党员,建党时间长、党组织多、党员多,具有强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我们党都当仁不让地站在了加强党的建设这一课题的最前头。“前不见古人”,当站在实践和理论最前头时,先发优势非常明显,对现实问题的有效回答,就能成为先进的实践和先进的理论。同样也存在先发陷阱,没有目标或参照者,实践、理论探索出错的风险加大。
新党员、新组织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挑战。改革开放前和初期发展的党员,大都经过了革命战火考验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环境磨练,但是他们的学历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后发展的党员,文化素质随着全国人民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大幅提高,但党性锻炼和艰苦环境磨练相对欠缺,尤其是80后、90后等新生代党员,拥有新的成长经历和话语体系。不同年代党员的不同特点,要求党员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要随之调整。从基层组织来看,2011年全年新建党组织6.7万多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4.5万多个,约占70%。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管理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有制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越来越多,给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方式、运行管理方式及党务人员配备方式等带来了新挑战。
设置上分明的层级与运行中模糊的层级,影响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效果。党的组织设置与行政管理层级基本对应,层级分明。尽管建立了各级党建领导责任制为核心,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机制,但在工作运行中层级并不鲜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比如,党员管理教育活动存在“一刀切”;基层党组织权责不对称,从农村到城市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承担任务最重,拥有资源却最少,越到基层,党务干部待遇条件越差,成长空间越小;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不到位,由于基层党务干部岗位、待遇一般自行解决,一些地方党务工作者岗位没编制、没待遇、没保障,发展没前途,一些优秀人才不愿从事党务工作。
三、顺应和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探索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自身运行方式、党员队伍建设方式、党务干部配备方式
按照“顺应和应对”的新思路,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努力推进组织设置创新、自身运行机制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方式创新、党务干部配备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1.突出社区化,创新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顺应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突破单位、行政村、居委会等传统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以党员居住或工作聚集地等“社区”为设置单位,如撤村后形成的新型社区、商圈、楼宇、行业协会等。
社区化组建党组织,为破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难题提供了工作路径。2011年底,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本上以小微企业为主,社会组织包括中介机构、协会、学会等,小型化、分散化、变动快是其固有特点,因员工人数少、成立倒闭周期快等特点大多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如果以商圈范围、楼宇、行业协会和专业团体、产业区块等“社区”为设置组织,其中各类单位、各种组织的成立与倒闭,个别党员的流动,都不影响社区党组织的存在,能够有效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支部建在连上,此时“连”是楼宇、行业协会等形式的社区,而不是单位。
社区化党组织组建方式,为破解农村后继乏人等难题提供了组织基础。在当前农村生产方式不断改变、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情况下,空壳村越来越多,发展党员和村级干部后继乏人将是一个必然趋势,逐步成为常态。许多地方突破行政村设置思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有的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经济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有的统筹城乡党建,撤村并点或撤村建居,村村、村居、村企联建。支部建在连上,此时“连”是产业链、城乡一体化社区等,而不是行政村。
社区化党组织组建方式,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提供了组织基础。计划经济中基层党组织按单位设置,哪里有单位,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市场经济中,人员在城乡、地域、单位间频繁流动,越来越多党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农村人变为城里人、外地人变为本地人,党员工作单位不再固定,但党组织依然按单位设置,于是产生了“流动党员”(仅农民工中就有350多万名),出现了管理难。社区化设置按党员生活或工作聚集地建立党组织,党组织设置追着党员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支部建在连上,此时“连”是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工矿企业所在地等流动人口聚居的社区,而不是固定单位。
2.突出层级性,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自身运行方式。顺应全国党组织层级设置方式,理清各级党组织在基层党建中的职责任务,建立各司其职、各履其责的按层分级运行机制。其目标是微观主体活跃,宏观保障到位,彼此呼应补足,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工作运转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推进基层组织运行方式科学化,核心是明确责任主体。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基层党组织是主体。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必须符合党员队伍实际,党员所在地域、行业、单位不同,党员个体年龄、文化、经历结构不同,党员需求不同。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与党员朝夕相处,容易了解党员真实想法,在选择适用、实用的活动载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所开展活动容易符合党员队伍实际。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地域部门、行业职业、党员队伍实际,分类推进农村、社区、企业、机关、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工作操作规程,提高组织活动效益。
推进基层组织运行方式科学化,关键是理清职责任务的边界。各级党组织要按职责权限开展工作,凡是基层能做的由基层作,上级只负责基层做不了的事。作为领导部门和指导部门的上级党组织应该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包括人才、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也包括调整组织设置、建立运行制度、提供技术平台等运行保障。当前,重点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为重点的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引导机制,建立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等。
推进基层组织运行方式科学化,特别要注意避免“节俭悖论”。“节俭悖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节俭从个人角度看是美德,但当每人都增加储蓄时,消费会不振,社会总需求会下降,经济可能会疲软甚至衰退。这个悖论说明微观中运行有效的规律,宏观中并不一定有效,一些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不一定能够上升为全国层面的做法。典型推广中要注意区分推介和推行两种方式。从全国层面看,属于基础保障方面的创新,才能在全国推行并成为基本运行机制。属于工具层面的创新,最好是全国推介,给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启示,由基层结合自身实际,自主选择。既能有效指导工作,又能避免“一刀切”,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基层党建能够顺应和应对经济社会不断细分的步伐。
3.增强协调性,探索党员队伍建设方式。党员发展管理教育要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队伍变化的协调性。
党员发展工作要增强协调性。8000多万名党员,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员队伍要保持动态均衡,发展党员适度规模,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数量上保持动态平衡。党员队伍要保持合理结构。从年龄结构看,一个长期执政、不断发展壮大的党,在发展党员政策没有大的波动时,党员队伍在各年龄段分布会基本趋于稳定,18-35岁约为31%、36-59岁约为42%、60岁及以上约为27%(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4.8岁)。为了保持党员队伍活力,青年党员发展必须保持较高比例,否则党员队伍会加速老化。从学历结构看,在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新发展党员学历水平必定会水涨船高。党员队伍分布要与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在做好传统领域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与就业结构相协调,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考虑党员队伍总量,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其相协调,为保持结构合理,重点发展青年入党,加大在青年工人、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大学生等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为保持分布合理,重点在非公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社会组织高知识群体、农民工等人群中发展党员。
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要增强协调性。随着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基层党建领域随之扩展,不同领域党员情况差异较大,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求也不同。如社区党员的主体是离退休党员(如果认识不清,就会简单作出“社区党员弱势膨胀”等判断),时间富裕,易于集中开展活动;高新技术企业以年轻、高学历党员为主,对利用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开展活动更易认可;机关党员更需要提高对经济社会存在问题的判断解决能力等。十八大报告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教育”,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不同领域党员队伍构成决定了落实这一部署,就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党员队伍实际,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推进。
4.突出专职性,创新基层党务干部配备方式。顺应新领域党组织增多、流动人员中党员增多、网络等新手段应用增多等新情况,探索党务干部专职化配备。目前,基层党务干部一般都是专兼职结合。传统党组织一般按单位设置,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基层党务干部基本是内部产生,归属于某个单位,工资奖金福利等都从单位支出。但是,随着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突破、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这一配备方式急需突破。下一步应在部分基层党建领域积极探索基层党务干部职业化配备、专业化培养模式。
急速扩充的工作量迫切需要一支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当前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等要求,迫切需要一支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否则就会出现有工作任务、工作需求,但无人抓落实的现象。有的农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已实行了社区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如果上级党组织不配备人员、不支付工作资金,可能会出现无人干事的现象。党员流动性增强,尤其是对流动人员中党员的管理教育,如果有专职党务工作者,就能够进行跟踪式管理服务。党员类别越来越多,专职党务工作者可以通过专业性、个性化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性。非公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新社会组织高知识群体和社会精英、农民工以及社会自由工作者等群体中党员发展工作需要新的方式方法,迫切需要专职化党务干部队伍。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支专职党务干部队伍。信息网络技术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沟通交流习惯。利用信息化改进党员管理教育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是信息网络大发展后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否则会落后于时代发展,跟不上党员的思想发展,被边缘化。当前,基层党务干部适应、利用互联网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新媒体做群众工作,掌握舆论引导权。迫切要求一支专职党务工作者,通过网络开展党的组织生活,管理党员特别是管理流动人员中党员。用人来占领网上党建阵地,牢牢掌握利用网络信息影响群众、团结群众的主动权。才能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主动应对网络事件,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
专职基层党务干部要职业化配备,专业化培养。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执政的基础,应该由党统一来配备,而不是由基层组织自行解决。从现实运作看,尤其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自行配备党务干部已基本行不通,基层党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为这些支部配备了党建指导员等。这一作法的核心是“专职、专业”,由上级党组织配备、开支、管理、考核、进行岗前培训,专门从事、具体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等操作性工作。再比如选聘大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为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农村带头人队伍,探索了一条新的选人之路,目前,已有3000多人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应大力总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经验和规律,探索实施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尤其是到非公企业党组织和社会组织或流动人口聚集地建立的党组织任专职党务干部的方法。(作者单位: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组织部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07-2013 www.kxhwys.com 主办:中共茂名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茂名市市委大院 邮编:525000 电话:0668-2884400 传真:0668-2884400
E-mail:szgw@maoming.gov.cn
技术支持:茂名市群英网络有限公司